新春伊始,在全省吹响高水平发展冲锋号的关键时刻,广州将“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纳入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去年,广州建筑业总产值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达8816.9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纲领性政策——《广州市快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出台,智能建造试点获住建部表扬。
新的一年,广州将从“项目培育、产业落地、标准体系、平台建设”四个方面,重点推进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以“立足广州、面向湾区、走向‘一带一路’”为目标,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抢占更多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高效的模块化建筑组装、智能的焊接机器人、精确的三维空间模型……作为广州建筑集团的“智能工厂”,位于黄埔区西基岛的湾区智造,是华南地区顶级规模、技术最先进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拥有目前唯一一个由住建部与香港建造业议会联合授予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建造科学技术创新展示平台。
在湾区智造的车间里,MiC模块化建造技术将建筑分解成模块,实现工业化预制,如乐高积木般精准组装。香港首栋混凝土MiC超高层私人住宅——东京街项目模块单元的生产任务,就是在广州湾区智造车间生产MiC模组单元,然后分批次运往香港,现场组装成为高达120米的超高层建筑。湾区智造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相较传统建造模式,MiC模块化建造技术实现工期节省30%,现场人工减少70%,施工现场废弃物和噪声分别减少68%和75%。
创新产品在香港成功落地后,广州建筑集团随即研发适合内地规范的MiC模块化技术解决方案,扩大应用场景。去年,广州第一个交付使用的MiC模块化建造项目——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临时安置运动员宿舍,就是由湾区智造承建。项目位于天河体育中心,最重要的包含宿舍、餐厅、洗浴室等,90%的元素可在工厂生产完成,施工现场仅需完成地基处理、模块吊装、管线接驳等少量工序。
去年,国内首座超170米近零能耗高层建筑——中建四局科创大厦在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落成,并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中建四局自主研发“云端建造工厂”智能施工装备,将工厂“搬到”工地,实现施工现场“类工厂化”的精益建造。项目获得LEED(国际性绿色建筑认证系统)金级预认证、绿建三星预评价、金级碳中和建筑认证,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项目,为超高层办公楼现代化“好房子”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标杆。
中建四局相关负责人说,广州“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基础扎实,在细致划分领域有较强比较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动发展不断深化,产业空间巨大,行业市场潜力大。未来,随着政府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广州将抢占更多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中建四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晨光表示,作为广州市建筑业“链主”企业,中建四局将牵头打造大湾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广州市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会,投资建设广州第一个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中建集团在大湾区首个实现再生资源内循环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立从研发技术、产品制造、一体建造、成果转化各环节协同的创新链和生态链,推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介绍,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是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符合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所带来的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方法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有利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上的水准,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效、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建设“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广州市住建局在推动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筑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政策层面,出台了全市的纲领性政策——《广州市快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形成一套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体系,给予装配式建筑最高3%容积率奖励、模块化建筑最高6%的容积率奖励。
在项目落地层面,广州去年打造了一批模块化建筑示范项目,机场方石安置区幼儿园项目、南沙小学时代南湾校区扩建项目等一批项目采用模块化方式建造。同时,广州在“百千万工程”中积极运用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成果,打造建设了黄埔区迳下村、花都区蓝田村智慧零碳新型农房样板。由于去年智能建造试点各项任务成效明显,广州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表扬。
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建筑业总产值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达8816.9亿元,同比增长7.5%。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比例达49.27%,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
2025年,广州市住建局计划从“项目培育、产业落地、标准体系、平台建设”四个方面,重点推进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立足广州、面向湾区、走向‘一带一路’”为目标,运用广州市场,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强壮企业主体,谱写新时代“好房子”建设的广州篇章。
广州将通过项目培育市场,充分的发挥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每年拿出不低于特殊的比例的新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和少数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推广使用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技术,通过一系列运用场景培育,使广州成为国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技术使用的热土和高地。
为推动产业落地,广州将对标制造业,打造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生态,研究编制产业图谱,从更广范围、更深层面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着力解决推进机制、企业引育、产业资金、用地用能、人才支撑、场景供给等制约因素。充分挖掘现有产业基础,推动广州建筑、省建工集团、中建四局等现有产业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广州建造”品牌。同时,新建一批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园区,选取水运方便、可自建码头、近期无开发计划的地块,引入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市属国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短期内以辐射湾区为主,长期将辐射“一带一路”。
广州将加强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创新,率先形成国内领先的行业标准,组织国内顶尖专业团队,围绕模块化建筑、装配化装修、“好房子”建设等领域,形成一系列引领性的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和标准。同时,梳理广州市城市更新、安居工程中的建筑类型、高度、使用上的要求等需求,优选形成适宜的技术体系。通过建立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论证机制,编制模块化建筑造价标准,建立模块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推进平台建设方面,广州将申报住建部大湾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中心,打造大湾区4小时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筑产业生态链。同时,成立广州市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会,打造“五平台、两库、一基地”,推动实现“建筑业+工业+人工智能”串联。广州将加强粤港澳交流,搭建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的市场信息网络和产业化合作平台,助力成员单位巩固和拓展外部市场,推广国际化工程模式经验,推进港澳成员单位“走进来”,广州企业通过港澳“走出去”,加速大湾区建筑业融合发展。
...